栏目导航
最新新闻
-
暂时没有数据
安徽光伏预制舱有哪些类型?高压与低压预制舱性能对比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27 发表时间:2025-10-29 11:41:05
以“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”为关键特征,光伏预制舱通过模块化缩短了电站的建设周期。其类型划分围绕“电压等级”、“功能分区”和“安装场景”进行。不同类型的光伏电站适应不同阶段:
高压光伏预制舱:
电压等级多为 35kV、110kV(少数大型电站达 220kV) ,关键用于光伏电站的“并网侧”,负责电能变压和并网功能。高压开关柜和变压器(如 35kV箱式变压器、变压器、避雷器等设施应满足高压绝缘和避雷要求(如舱体接地电阻)≤4Ω)。
工艺特点:舱体采用钢板焊接结构(薄厚)≥2mm),内部设有单独的高压室和控制室(物理隔离,避免高压影响),配有温湿度控制系统(温度控制在 5-40℃,湿度≤与气体绝缘设备(如 SF₆气体绝缘开关,适配高电压绝缘需求) 。
适应场景:集中式光伏电站(如沙漠) 100MW 在上述电站的并网阶段,逆变器需要输出中低压电能(如 10kV)升到 35kV以上,接入区域电网。
电压等级多为 0.4kV、10kV,聚焦光伏电站的“电能转换和分配侧”,连接逆变器和中高压设备。低压配电柜、汇流箱、接触器、电能计量装置等。集成在机舱内。其主要功能是汇总和分配逆变器输出的DC电能(逆变器后为低压交流),或短期存储(部分包括储能模块)。
工艺特点:舱体结构相对较轻(钢板厚度) 1.5-2mm)内部按“集流”, - 配电 - 控制“分区布局,不需要复杂的气体绝缘(主要是空气绝缘),但需要加强热量排放(如安装轴流风扇,适应逆变器运行时的低烧耗)。
适应情况:分布式光伏项目(如工业屋顶) 5MW 电站)、集中式电站逆变器集群区域,用于将电能(如直接供应厂区负荷)输送至高压预制舱变压。
高压光伏预制舱(补充类型,连接高低压):
电压等级多为 10kV、适用于“逆变器导出”20kV - 高压并网中间环节,内部集成中压开关柜、无功补偿装置(如 SVG),用于稳定电压,补偿无功负载,减少电能损耗。多见于中型光伏电站(20-100MW),平衡高低压设备的适应需求。
光伏配电预制舱:
主要功能是“电能分配与保护”,内部集成开关、断路器和保护装置(如过流保护和漏电保护),无论高低压如何,用于将光伏阵列产生的电能分配到不同的负载(如电站自用负载和并网线路),或在发生故障时断开电路,以确保设备的安全。
适应场景:所有类型的光伏电站都是电能流通的“枢纽节点”,如集中电站的配电子站和分布式电站的屋顶配电区。
光伏逆变器预制舱:
“集成舱”是专门为逆变器设计的,内部容纳 1-4 台式光伏逆变器(按功率选择500kW、1000kW 逆变器)、对逆变器室外安装和运行稳定性问题进行关键处理,包括直流汇流箱、制冷系统(如液冷或风冷设备)。
工艺特点:舱体设有独立的排热通道(与设备区隔离),温度控制精度高(逆变器运行温度要求≤50℃),保护等级≥IP54(防风沙、防雨),适用于室外恶劣环境(如高温、大风)。
适应场景:集中光伏电站逆变器集群区域(如每个舱位的容纳 2 台1000kW 逆变器,服务 20MW 光伏阵列)、地面安装区域为分布式电站。
光伏综合控制预制舱:
集成“配电控制通讯功能,除配电设备外,内部还配备了电站监控系统(如 SCADA 系统)、通信模块(4G/5G) 或者光纤通信)、应急电源,可实现光伏电站局部区域的电能监测、故障预警和远程操作。
适配场景:大型集中光伏电站的分区监控中心(如按压 50MW 分区设置)、偏远电站(如高原、沙漠电站)需要远程运维。
路面式光伏预制舱:
机舱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(或钢结构支架),安装在地面较宽的区域,体型较大(常见尺寸) 6m×3m×2.5m,可以定制更大的尺寸,适合大功率设备(例如, 35kV高压设备,多台逆变器)。
优点:安装空间充足,设备维护方便(可设侧门、顶门),排热条件好;缺点:需要占用路面土地资源,适用于集中电站的开放区域。
屋顶式光伏预制舱:
身材小巧(常见尺寸) 3m×2m×2m),重量轻(≤5t)通过支架固定在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的屋顶上,以满足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小功率需求(如内部集成)。 1 台 500kW逆变器低压配电设备)。
优点:不占用路面空间,就近消耗电能(减少输电消耗);缺点:受屋顶负载限制(需要满足)≥0.5kN/㎡装载),维护空间有限,需要提升舱体开门方向(绕过屋顶障碍物)。
高压与低压光伏预制舱的性能差异,源于 “电压等级决定的功能定位”,集中体现在 “绝缘防护、设备配置、运行稳定性、适用场景” 四大维度,具体对比如下:
高压光伏预制舱:并网枢纽,负责升压与电网接入
关键功能是 “电能升压 + 并网控制”—— 接收低压 / 中压预制舱输送的电能(如 10kV),通过舱内变压器升至 35kV 及以上,经高压开关、互感器检测合格后,接入区域电网(如国家电网 35kV 线路)。同时具备 “并网保护” 功能:当电网电压、频率异常时(如电压波动 ±5%),可自动断开并网开关,防止故障电能倒灌电网。
功能特点:需与电网调度系统联动(如接收电网的并网指令、负荷调节信号),是光伏电站与外部电网的 “连接桥梁”,直接影响电站的并网效率与合规性。
低压光伏预制舱:转换分配,衔接发电与用电 / 升压环节
关键功能是 “电能汇总 + 转换 + 分配”—— 先通过汇流箱汇总光伏逆变器输出的低压交流电(如 0.4kV),再经低压配电柜分配至两类负荷:一是电站自用负荷(如运维人员宿舍、监控设备用电),二是输送至中压 / 高压预制舱(用于升压并网)。部分低压舱还集成储能模块(如锂电池储能,容量 50-200kWh),可存储多余电能,在用电高峰时释放。
功能特点:更贴近光伏发电端与本地负荷,是电站内部电能 “调度中心”,影响电能的本地消纳率与输送效率。
高压光伏预制舱:高绝缘等级,强化防爆防雷
绝缘要求:因电压高(35kV 及以上),舱内设备绝缘等级需≥A 级(按 GB/T 11021《电气绝缘的耐热性分级》),高压柜体采用气体绝缘(如 SF₆气体,绝缘强度是空气的 2.5 倍)或固体绝缘(如环氧树脂绝缘件),舱体与地面之间设绝缘垫层(如绝缘橡胶板,厚度≥10mm),防止接地漏电。
防护等级:舱体防护等级≥IP54(防沙尘、防溅水),户外安装时可升级至 IP55;高压室设防爆泄压装置(如泄压面积≥0.05㎡/m³),防止内部电弧故障引发舱体损坏;防雷等级≥Class B(按 IEC 62305 标准),接地网采用 “环形接地”(接地电阻≤4Ω),抵御直击雷与感应雷。
低压光伏预制舱:基础绝缘,侧重防尘防水
绝缘要求:电压低(0.4-10kV),设备绝缘等级≥B 级即可,以空气绝缘为主,低压配电柜内的母线、开关采用绝缘导线(如 PVC 绝缘导线),无需复杂气体绝缘;舱体接地电阻≤10Ω(满足低压设备接地需求),接地方式为 “单点接地”(简化施工)。
防护等级:常规场景≥IP54,屋顶或潮湿环境(如南方多雨地区)升级至 IP55;无需防爆泄压装置(低压设备故障时电弧能量小,风险低);防雷等级≥Class C,主要防护感应雷(如通过加装浪涌保护器,限制雷击过电压)。
高压光伏预制舱:以高压设备为关键
关键设备包括:35kV/110kV 箱式变压器(容量 5-50MVA,根据电站规模选型)、高压真空断路器(额定电流 1250-2500A,分断能力 31.5-40kA)、电流互感器(精度 0.2S 级,用于电能计量与保护)、电压互感器(精度 0.5 级,监测电网电压)、SF₆气体绝缘开关柜(减少占地面积,适配户外环境)。
配置特点:设备规格高(如变压器损耗≤0.5%)、成本占比大(高压设备成本约占舱体总造价的 60%-70%),需专业人员进行设备调试(如变压器油位检测、SF₆气体压力监测)。
低压光伏预制舱:以低压配电与控制设备为主
关键设备包括:0.4kV 低压配电柜(含断路器、接触器,额定电流 630-1250A)、光伏汇流箱(输入路数 8-16 路,适配光伏阵列输出)、电能表(精度 0.5 级,计量自用与并网电能)、浪涌保护器(额定电压 275V,防护低压侧雷击过电压)、小型储能变流器(若含储能模块,功率 50-200kW)。
配置特点:设备规格适中,成本占比均衡(低压设备成本约占舱体总造价的 40%-50%),调试难度低(常规电工即可完成接线与参数设置)。
高压光伏预制舱:需精准控制运行环境
温湿度控制:舱内温度需稳定在 5-40℃(变压器运行时温度升高,需通过空调或强迫风冷降温,避免绝缘老化),湿度≤85%(防止 SF₆气体受潮液化,影响绝缘);部分寒冷地区(如东北 - 30℃以下)需加装电加热装置(维持舱内温度≥5℃)。
运维需求:需定期检测高压设备状态(如每 3 个月检测 SF₆气体压力与纯度,每 6 个月检测变压器油质),故障处理难度大(如高压断路器故障需专业厂家维修),运维周期长(单次运维 2-4 小时)。
稳定性优势:设备冗余设计多(如双电源切换、备用断路器),长期运行故障率低(年故障率≤1%),适合连续并网运行(全年运行时间≥8000 小时)。
低压光伏预制舱:环境适应性更强,运维更简便
温湿度控制:温度控制在 - 10-50℃(低压设备耐温范围宽),湿度≤90%(短期潮湿不影响绝缘);常规场景用轴流风扇散热(成本低),高温环境(如南方夏季 40℃以上)加装空调即可。
运维需求:日常运维以 “外观检查 + 参数读取” 为主(如每周检查配电柜指示灯、每月读取电能表数据),故障处理简单(如断路器跳闸可现场复位,汇流箱故障可快速更换模块),单次运维时间≤1 小时。
稳定性优势:设备模块化程度高(如汇流箱、储能模块可快速更换),故障影响范围小(仅影响局部光伏阵列或负荷),适合灵活调整运行状态(如根据负荷需求切换 “并网” 或 “离网” 模式)。
高压光伏预制舱:适配大型集中式电站并网
适合场景:集中式光伏电站(规模≥20MW)的并网环节,如沙漠、高原、平原地区的大型电站,需将大量电能升压后接入高压电网(35kV 及以上),实现远距离输送(如输送至几十公里外的城市电网)。
典型案例:某 500MW 沙漠光伏电站,按 “每 100MW 配置 1 台 35kV 高压预制舱” 的方案,将电站分为 5 个分区,每个分区的电能经高压舱升压后,汇总接入 110kV 区域电网,满足大规模并网需求。
低压光伏预制舱:适配分布式与中小型集中式电站
适合场景:分布式光伏项目(规模≤10MW,如工商业屋顶、园区电站),用于就近分配电能(如将电能直接供给厂房生产负荷,减少输电损耗);中小型集中式电站(10-20MW)的逆变器输出端,衔接中压预制舱或直接供给本地负荷(如电站运维中心、周边村落用电)。
典型案例:某 5MW 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,在屋顶安装 2 台低压预制舱(每台集成 1 台 2500kW 逆变器 + 低压配电柜),将光伏电能直接供给厂房生产线(自用率≥80%),剩余电能通过 10kV 线路输送至电网,实现 “就近消纳为主、并网为辅” 的运行模式。
优先选高压光伏预制舱的场景:
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(规模≥20MW),需接入 35kV 及以上高压电网,实现远距离、大容量电能输送;
电网接入点距离电站较远(如超过 10 公里),需通过升压减少输电损耗(高压输电损耗比低压低 50%-70%);
电站以 “全额并网” 为主要目标(如无本地负荷,电能全出售给电网),需满足电网严苛的并网标准(如电压波动、频率稳定要求)。
优先选低压光伏预制舱的场景:
分布式光伏项目(工商业屋顶、园区、户用集群),需就近分配电能(自用为主,余电并网),减少输电环节;
中小型集中式电站(规模≤20MW),本地有负荷需求(如电站自用、周边村镇用电),需灵活调整电能分配;
建设周期短、预算有限的项目(低压预制舱造价约为高压舱的 30%-50%,调试周期缩短 50%),需快速投运产生收益。
光伏预制舱的类型选择需 “按功能定类型,按电压定规格”—— 高压预制舱是电站并网的 “关键枢纽”,以高绝缘、高稳定性适配大型集中式电站的大容量并网需求;低压预制舱是电能转换分配的 “灵活节点”,以低成本、易运维适配分布式与中小型电站的本地消纳需求。两者无绝 对优劣,关键在于贴合电站规模、电能流向与电网接入条件,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 “快速建设、安全运行、高效发电” 的目标。
- 上一篇: 安徽光伏预制舱适用哪些项目?集中式电站 / 分布式光伏案例解析
- 下一篇: 暂时没有数据
-
暂时没有数据




